对话|大运村外宾接待志愿者:大运会是我19年人生的亮点
“这个是亚美尼亚的,这个是美国的,这个是巴西的,这个是新加坡的,这个是法国的......”张志强指着别在挂绳上的徽章,一个一个说着它们的来历。
【资料图】
作为大运村的外宾接待助理,张志强是与外国代表团接触最密切的志愿者之一。
张志强说:“这段大运村志愿者之旅,是我19年人生中的一个亮点,一段自己能拿得出手的经历。”
张志强和“蓉宝”合影。 受访者供图提前三天进行路线预演外宾接待助理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在张志强的回答里,这是一个细致的系统化工作。这份工作既需要和外国代表团沟通,也要熟悉参观接待的每个环节。
张志强介绍道:“以接待一个代表团为例,我们接到任务后会提前三天开始进行路线的演练。哪些人负责什么点位,哪些人跟代表团参观大运会,这些都会进行模拟演练。”
一次演练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一般张志强要经历三次演练,“之后业务熟悉了,演练或许会减少到两次,但是也会在办公室进行一些沙盘推演,然后再去实际场地进行演练。”
一个参观介绍环节的演练为何需要半天,张志强没有给出直接回复,而是说了几个细节,“如果要接待10个人的话,我们大概需要出动15个人。如果是分批次的话,我们需要出动的人更多。而一辆摆渡车上,我们至少要配备三名工作人员。”
不仅如此,外宾接待还要提前预想各种突发事件,比如天气情况,比如外宾如果想亲身体验活动该如何处理。
张志强也曾参与过其他的志愿活动,但相比之下,他觉得大运村的志愿服务更系统更专业:“我是真切地感受到,大运会里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性非常强,虽然我们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但我们更像是整个大运村的构建者。”
张志强和“蓉宝”下棋。人生的亮点实际上,张志强险些错过了成都大运会的志愿者服务。
彼时,刚刚大一的张志强,在第一轮大运会志愿者面试阶段没能成功。原本以为没戏的他,听到志愿者报名进行第二轮面试,而这轮面试对口语有额外的要求,于是他便再次报名。
学习食品专业的张志强,并没有太多外语专业的知识背景,但英文底子不错的他,最终如愿入选外宾接待团队。
“这差一点就成了我一生的遗憾。”谈到这段失而复得的志愿者之旅,张志强感慨道。
当澎湃新闻记者追问到“这种遗憾真的能到一生的程度吗?”张志强的回答很肯定,“这是一件对我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如果少了这件事,我会感觉我19年的人生经历中,少了一个亮点。”
“作为一个普通人,这19年没有太多能让自己拿得出手的经历和事情,但大运会志愿者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满意的。”
从最开始跟在老师身后,有些局促不敢上前和外国友人交流,到如今自如地和外宾沟通甚至开着玩笑,一次大运会志愿之旅给张志强带来的,不仅是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还有不断增长的自信。
在成都认识世界最开始,张志强以为外国运动员会更在意大运会相关的话题,但接触之后他才发现现实和自己想得有些出入:“真正接触下来后,才意识到他们首先是一名大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所以和他们交流都更贴近生活。”
最让张志强印象深刻的事发生在7月29日“青春In Time”运动员联欢会散场后,当他和朋友一起回宿舍,一转头发现好友已经跟来自阿曼的几名运动员聊上了。
“路过文化集市的时候,一个阿曼的运动员朝我们说‘晚上好’,我们就特别惊讶,问他会不会中文。”张志强描述着当时发生的场景。
当阿曼运动员说会一点点,并希望多学两句时,双方的热情都被点燃,从最开始的“你好”“谢谢”聊到“巴适”,再到最后阿曼运动员参加的项目“1000米”等。
“其中一个阿曼小哥还非常认真,他还在手机上把我们的声音录下来,在旁边标上翻译,说要回去好好学习一下。”张志强说。
类似的故事张志强遇到不少——一次他遇到一位印度运动员,两人在路上聊了起来,对方询问“早上好”的中文该怎么说,学会后还特意跟张志强说,等下次见面他会用“早上好”的中文跟张志强打招呼。
回忆这段经历,张志强不由自主地补充了一句:“如果下次真的能够再遇见他,我还真挺期待他用中文向我问好的。”
谈到这段经历的感触时,张志强感慨:“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这次大运会后,国外运动员对中国的喜爱会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