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夏志滔:青春守护 碧水长流
夏志滔:青春守护 碧水长流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实习生 苏烁
【资料图】
5月18日,长江岳阳港口,岳阳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夏志滔一阵忙碌、满头大汗。他和同事们正在为“长江-洞庭湖”综合应急演习做准备,容不得一点马虎。
作为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岳阳港,年进出港船舶达6万艘,然而江面上既看不见滚滚浓烟,也闻不到刺鼻柴油味。这些都是夏志滔和同事们的工作成果。
2012年7月,21岁的夏志滔考入岳阳海事局。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分配到了局属海事处。工作地点偏僻,方圆5公里连个买卫生纸的地方都没有,同事们戏称“有钱都没地方花”。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头一次体会到了基层的艰辛。
工作环境的艰苦与大学校园的热闹形成鲜明落差,但夏志滔却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深知,一株新栽下的树苗,土壤越贫瘠,根就扎得越深,将来也就长得越粗壮。
2017年12月,长江干线岳阳段迎来近10年同期罕见枯水期。为确保航运畅通,夏志滔主动请缨,加入第一批“战枯保畅”突击队,负责维持航道秩序。10余天里,夏志滔和队员们奋战在七弓岭浅水道,吃住都在海巡艇上,工作起来不分昼夜。
刚开始,秩序维持起来十分吃力,常常首尾不能相顾,局面一度陷入混乱。对讲机中不时传来的船员谩骂声,让夏志滔有很大的挫败感。
“很想关掉对讲机,找个地方躲起来算了。”夏志滔说,但转念一想,“自己着急,等候通航的船员比自己更着急。工作不能闹情绪!”于是调整心态,顶住压力,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一艘船一艘船地拦,一艘船一艘船地劝,不间断地呼喊,直到把嗓子喊哑,通航秩序终于慢慢恢复。当船只顺利通过闸口,对讲机中传来“谢谢”的那一刻,夏志滔觉得所有的忙碌和辛苦都值得。
在同事看来,夏志滔不仅吃得苦、耐得烦,而且霸得蛮、不怕死。
2019年9月24日,一艘载运甲苯的危险品船在岳阳码头卸货时突发火灾爆炸。顷刻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强烈的火光灼烧着人们的皮肤,浓烟熏得连眼睛都睁不开。
虽然大火被及时扑灭,可船舶是否处于完全安全状态?船体内部是否还残存货物?这些问题纠缠在夏志滔的心中。有人劝他别太较真,船上还很危险,随时有爆炸的可能。但他放不下。在做好相关防护准备后,夏志滔和一名行业专家一起下舱查验,了解船舱内情况。正是他不管不顾的冒险,使得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施救措施得以顺利开展。
当被问到是否感到后怕时,夏志滔说:“现在想来还是觉得不太安全,但是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秉持负责的态度,想要把这些都做好。”
熟悉夏志滔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爱琢磨、肯钻研的人。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对夏志滔来说,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扎实稳健。工作之余,他总是埋头学习,一本厚重的船舶检验规范和安全管理法规被他翻得卷边起毛。
辛勤耕耘结出丰硕果实。夏志滔顺利考取全国注册验船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内行家”的华丽转变。他发表的《PSA惰气系统在内河危化品船舶上的应用》论文,被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危防分委会华东片区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
“加班加点我不怕,怕就怕干不出名堂。”这是夏志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不停琢磨、钻研,也不断创新:夏志滔探索推行船舶水污染物免费接收三种模式,推动畅通接收转运处置闭环服务,有力扭转船舶水污染物“重堵轻疏”的不利局面;牵头研究船舶大气污染“54321”监管方法,实现辖区船舶大气污染四项指标连续5年好转;率先编制《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置监督检查指南》,有效提高现场船舶防污染检查效能;因地制宜制定到港船舶“双铅封、零排放”岳阳方案,实现辖区港内作业船舶和体系管理船舶全部“零排放”……
滚滚长江,日夜奔流,不停拍打着堤岸,发出阵阵声响,那是对夏志滔工作最美的赞扬。